這幾天,正當人們為海安農場千畝包菜因滯銷切碎還田而感慨“包菜哭泣”之時,在海安縣同樣搞規模蔬菜種植的種菜大戶吳義生那裡,卻是另一番風景:銷售紅紅火火,茬茬獲利豐厚!
  5月1日上午,記者利用小長假的機會慕名來到吳義生位於海安縣曲塘鎮興曲村的蔬菜基地。百畝連片大棚的道路邊停放著掛著幾輛本地和外地牌照的卡車,幾名工人正揮汗往車上搬運一袋袋剛剛採摘上來的茄子、辣椒等蔬菜。
  聽說記者來訪,滿頭大汗的吳義生放下手中的活,笑著迎了過來。交談中,記者得知,吳義生來自東台,包地種菜已有10多年,3年前來到海安曲塘包了300畝地發展大棚蔬菜,併成立了蔬菜專業合作社。
  300畝,絕不是一個小投入。僅大棚投資一項就花了120多萬元,每年土地流轉租金36萬元,加上種子、化肥、車輛、人工等雜七雜八的費用,3年租期內,每畝攤下來固定費用達到6000元左右,其中的風險是不言而喻的。
  多年的種菜經歷讓吳義生悟出一些門道:在品種、種植時間上打好差別牌,靠差別上市賺更多的利潤。如早春蔬菜,吳義生突出“早”,總比別人的蔬菜早半個月上市,這叫市場提前亮;晚秋蔬菜力求“晚”,當別人的菜已經下市了,他的菜才上市,填補了蔬菜品種的市場空檔期,又能賣個好價。
  吳義生說,搞好“早晚”,既有種植技術上的問題,也有品種如何搭配的學問。去年大白菜、包菜等大路蔬菜銷量好,很多菜農都盈利了,今年大家又紛紛擴種,而他今年一棵大白菜、包菜都沒種,改種西瓜、香瓜、黃瓜、辣椒等品種,結果今年好多菜農不得已把大批銷售不出去的包菜、大白菜犁進地里,而他菜地則呈現豐產又豐收的景象,一批批新鮮的茄子、辣椒、黃瓜被蔬菜經銷商從田頭拉走,還能討個好價。
  拿黃瓜來說,畝均產量突破5000斤,每斤田頭拿價1.2元,僅此畝均毛收入就突破6000元。種植的170畝西瓜,長勢喜人,目前市場價2元一斤,再過一周左右就上市了,估計就這一茬,每畝產值不少於7000元。“種菜一定要走出追風趨熱的誤區。”吳義生說,如果跟著大家的蔬菜一起上市,價格就上不去,也就沒啥效益了。
  吳義生種菜還有一個特點,同一個蔬菜品種,種不了幾年就要換。今年初,吳義生結合市場銷售情況,引進了西瓜、黃瓜、冬瓜、香瓜、番茄等品種。結果市場如他所預料的那樣,辣椒剛一上市就很快就被外地蔬菜經銷商收購一空,銷售價格與去年持平,取得很好的收益。屈指算來,近10年來,吳義生先後更換了20多個蔬菜品種。
  “種菜要圍繞市場需求結構轉,取得好效益就不難。” 吳義生告訴記者,經過多年在市場摸爬滾打,自己摸出了蔬菜市場行情的一般規律,基本上每2-3年就會上演暴跌或暴漲,如果今年某樣蔬菜價格暴漲的話,那麼明年或者後年此蔬菜價格就要暴跌,因為市場的誘惑很容易讓人失去冷靜和理性,追風趨熱式的一哄而上很難避免。
  本報記者 丁亞鵬
  本報通訊員 常 俊  (原標題:種菜,特別經不起追風趨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43mirwv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