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陣地免費開放,全市所有公共文化數字資源免費享用,文化惠民演出長年不斷,基本建成全域成都“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記者從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獲悉,6日文化部在上海召開的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創建工作會上,成情趣用品都與蘇州、長沙、大連、青島等城市被正式授予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成都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燒烤區”),是成都建設中西部文化之都的基本任務,是一項惠及全體市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提升城市文化生活品質、建設宜人成都的必然要求。此次成都作為中西部唯一獲批示範區的副省級城市,意味著成都“建設中西部最具影響力、全國一流和國際知名的文化之都”的奮鬥目標取得了長足進展。
  示範區創建
  制度設計全國第三 61項指辦公室出租標60項優秀
  示範區是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戰略部署,由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實施,“十二五澎湖民宿”期間,將在全國東、中、西部創建一批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培育一批具有創新性、帶動性、導向性、科學性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據瞭解,2011年全國共有52個市(區)提出申報第一批示範區,20蒸烤箱11年5月,成都成功入圍首批示範區創建城市。擁有厚重文化底蘊和獨特文化資源的成都,是國家首批認定的歷史文化名城。2011年12月,成都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更明確提出:“到2020年,把成都建設成中西部最具影響力、全國一流和國際知名的文化之都”的奮鬥目標。示範區創建作為“文化之都”建設基本任務,寫入了市委文化強市的意見和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
  成都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示範區創建工作不斷提速:制定發展規劃、出台系列政策、落實經費保障。同時,在全市區(市)縣廣泛開展公共文化建設“免檢區”“先行區”創建工作,形成區(市)縣創成都先行區、成都創國家示範區的生動局面。
  經過兩年多的不懈努力,成都最終順利通過了文化部組織的嚴格考核。其中,制度設計成果驗收環節,成都位居全國第三,是全國四個獲得“優秀”的城市之一;實地驗收環節,61項創建指標,成都60項優秀,1項良好,基礎得分獲得89.4的高分,位列西部第一。此外,成都22項亮點工作得到4.4的加分,加分成績居全國第二;在最後進行的集中評審中,獲得“優秀”等級,最終脫穎而出,成為首批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標準化建設
  城鄉群眾就近免費享用公共文化數字資源
  如何以示範區創建為契機,讓市民享有更多公共文化服務,成都找準了頂層設計作為關鍵抓手。2012年4月,成都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出台《關於深入開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全市創建目標,破解發展瓶頸,全面提升服務能力水平。
  成都先後制定了《成都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規劃(2011—2015)》《成都市中心城區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布點規劃(2012—2020)》等規劃,後者更將天府新區納入中心城區公共文化設施布點規劃,為公共文化發展預留提升空間。
  讓圖書館、文化廣場遍及城鄉,讓文化活動來到身邊,讓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均等的文化服務,為市民註入更多幸福元素,這是成都創建示範區,構建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題中之意。為此,成都市打出了一系列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組合拳”:以成都博物館新館、成都美術館、新聲劇場建設和全市文化流動服務網絡建設為骨幹,推進成都數字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和文化綜合執法數字監管平臺建設……
  開展示範區創建兩年多以來,成都市基層文化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按照統一規劃設計、統一風格標識、統一招標建設、統一設備配置、統一評定等級“五個統一”的標準,經過對各級各類基層文化設施的持續建設,全市40個文化館、圖書館已全部達到國家三級館以上標準,實現了“兩館(文化館、圖書館)、一站(鄉鎮和街道的綜合文化站)、一室(村和社區的綜合文化活動室)、一點(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100%的達標全覆蓋,城鄉群眾均能就近免費享用全市公共文化數字資源。
  經費保障
  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經費全納入財政預算
  建立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務經費保障機制,是成都在示範區創建中的又一創新。如今,市、區(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公共文化服務常年經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
  值得一提的是,為解決村(社區)級公共文化服務經費落實難這個難題,2012年,成都市將村級公共文化常年經費納入市縣財政預算的村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專項資金(每村和社區每年30萬元),按照不低於10%的比例落實,並隨本級財政經常性收入同步增長。2012年起,成都市財政已設立了1億元的公共文化服務專項資金、5000萬元的公共文化政府採購資金、1.1億元的鄉鎮(街道)公共文化服務經費、1億元的村級公共文化服務經費,全市公共文化財政保障經費達5.4億元。
  隨著全市公共文化的全面提檔升級,城鄉百姓也享受到了創建帶來的好處: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陣地常年免費開放,各類公共文化產品更加豐富,並向個性化、多樣化方向發展;“成都文化四季風”“百姓故事會”等公益文化活動和長年不斷的文化惠民演出極大地豐富了城鄉百姓的精神生活,全域成都“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得以實現,城鄉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得以保障。
  公共文化設施建設
  博物館新館、市美術館將成為成都新地標
  提起紐約,人們會想到“百老匯”大街,提起倫敦,人們會想到大英博物館,公共文化設施對於一個城市影響力的提升不容小視,成都也不例外。
  近年來,成都市在推進“示範區”創建過程中,不斷加快公共文化設施建設。2011年建成並投入使用的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已成為國際非遺節的永久舉辦地;天府廣場邊即將建成的成都博物館新館也將成為市中心地標。此外,按照有關規劃,成都將在南北中軸線規劃建設一批城市必備的、標誌性的公共文化設施;天府大劇院、成都圖書館新館、成都市美術館等10個城市標誌性大型公共文化設施已納入“十二五”規劃並有序推進。全市四分之一的區(市)縣也啟動了新一輪具有地域標誌性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工程,具有成都特色化的城市文態正在不斷成型。
  為了讓公共文化服務惠及更多市民,成都重點規划了市民文化藝術學校(輔導點)、青工文化驛站等公共文化服務活動中心。通過實施公共文化“百千萬工程”設立的300餘個市民文化藝術學校(輔導點),已培訓了1000餘名專業文化輔導員,招募了15000餘名文化志願者,免費培訓30萬餘人次;設在新都區新繁工業園區等地的3個青工文化驛站,面向社會免費開放,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豐富多彩的服務項目。此外,成都還以農民工、老人、少年兒童、殘疾人等特殊人群為重點,提供文藝演出、數字電影、藝術培訓、公益講座、圖書借閱等公共文化定製服務。
  據悉,示範區創建成功之後,成都市將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文化服務隊伍、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共享城鄉文化成果,繼續打造“圖書館之城”“文化廣場之城”“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城”“博物館之城”“文化創意之城”,為“文化之都”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專家訪談>>>
  李國新:成都許多創新舉措有亮點
  對於成都創建成功,北京大學教授、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國新予以高度評價,他認為:“成都以優異的成績全面達到了文化部、財政部規定的創建標準,以創造性的工作解決了成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許多突出問題和矛盾。在成都公共文化體系建設中以許多創新的舉措創造了很多亮點,整體提升了成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水平。”
  記者:成都市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主要原因?
  李國新:成都在這次示範區創建過程中非常突出,驗收綜合評審時成都是西部地區的第一名。成都在公共文化體系建設方面是全方位推進,從圖書館、文化館到博物館、群眾文化活動,據我判斷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成都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的水平是一流的。首先,黨委、政府重視是大的前提,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成都市文化局)抓得比較緊,另外基礎也比較好。創建工作有思路,有方向,有目標,一步一步扎實推進。比如成都市民藝術學校,實際上是整合公共文化服務的資源,資源共享,提高服務效益。這次中國圖書館年會,文化部專門在成都市龍泉驛區圖書館設分會場,就是因為成都的基層圖書館的服務體系做得較好。總體而言,成都市在這次創建過程中給大家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記者:成都有哪些經驗可以全國推廣?
  李國新:基本的經驗是群眾文化活動體系化,不是一個方面、一個點的推進,而是全方位、成體系地推進。二是資源統籌機制的建立、資源共享的舉措走在前列,比如市民藝術學校。還有,成都的基層公共文化建設,從市、縣到鄉鎮(街道)、村(社區),從根本上解決了經費、人員等瓶頸問題,尤其是體系末端的隊伍建設保障到位,培訓到位,基本解決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末端隊伍建設的三不專現象,即不專職、不專業、不專心,這個對全國基層特別是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借鑒意義比較大。
  本報記者 趙斌 圖片由市文化局提供
  (原標題:61項指標60項優秀 基礎得分西部第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43mirwv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